岳麓书院对联

 一日一条网   2024-12-09 10:49   20 views 人阅读  0 条评论

岳麓书院对联

岳麓书院的对联丰富多彩,其中一些经典的对联如下‌:‌

‌大门对联‌:惟楚有材,于斯为盛。这幅对联的上联出自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虽楚有材,晋实用之”,下联出自《论语·泰伯》:“唐虞之际,于斯为盛”,意思是楚国(特指湖南)人才众多,而岳麓书院尤为兴盛。

‌头门对联‌: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,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。这幅对联位于进入书院的第一道门,强调了岳麓书院在培育人才和学术研究方面的悠久历史和重要作用。

‌二门对联‌:纳于大麓,藏之名山。这幅对联出自《尚书·舜典》和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,表达了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,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的意境。

‌讲堂对联‌:工善其事,必利其器;业精于勤,而荒于嬉。这幅对联出自《论语·卫灵公》和韩愈的《进学解》,强调了勤奋学习和使用工具的重要性。

‌讲堂对联‌:是非审之于己,毁誉听之于人,得失安之于数,陟岳麓峰头,朗月清风,太极悠然可会;君亲恩何以酬,民物命何以立,圣贤道何以传,登赫曦台上,衡云湘水,斯文定有攸归。这幅对联强调了个人品德修养和对学术的追求。

‌岳麓书院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‌: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,是我国古代“四大书院”之一。历经千年,岳麓书院培养了大量人才,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例如,南宋时期的湖湘学派、明清之际的王夫之、晚清的政治改良派和维新变法派等,都与岳麓书院有着深厚的渊源。

这些对联不仅展示了岳麓书院的学术氛围和文化底蕴,也反映了其在培育人才和学术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。

岳麓书院对联最出名的

上联:“惟楚有材,于斯为盛”。相传清代嘉庆年间,书院进行大修,完工之后,门人请山长(院长)袁名曜撰写对联。袁名曜以“惟楚有材”嘱诸生应对,众人苦思不得结果,贡生张中阶至,脱口答道:“于斯为盛。”这幅名联就此撰成,书就悬大门。

此联为流水对,上联出自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惟楚有材,晋实用之”;下联出自《论语·泰伯》:“唐虞之际,于斯为盛”。很多人对这副对联有误解,认为湖南人口气大。但“惟”在这里作发语词,没有意义。意思是说楚国(特指湖南)人才众多,而书院尤为兴盛。这副对联简约有力,气势非凡,是岳麓书院千年以来人才辈出的真实写照。早在南宋初期,书院形成了当时理学中较为兴盛的湖湘学派,出现了以张栻为代表的湖湘学派人才群体。

1916至1919年间,青年毛泽东数次寓居岳麓书院半学斋,从事革命活动,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。此后,大批岳麓师生投身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中,如蔡和森、邓中夏、何叔衡、李达、谢觉哉、周小舟等,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
总结:以上就是关于岳麓书院对联 的相关内容,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!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iriyitiao.cn/274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为网友投稿发布,本站小编: 一日一条小编 编辑整理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###文章侵权删除联系方式侵权qq:821534679。邮箱:821534679@qq.com
PREVIOUS:已经是最后一篇了

 发表评论


表情